科學教育,事關未來人才培養和科技強國建設。中小學是科學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科學啟蒙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優秀的科學教師對孩子們加以引導和培養。然而在現實中,基層學校普遍缺少專職科學教師,不僅制約了科學教育的發展,也嚴重影響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
數量和質量均有待提高
調查發現,我國小學階段的師生比例為1∶19,專職科學教師占全體教師的比例不足3%。全國小學科學教師的專職率不足30%,縣級以下專職率僅為16%。例如,山西省昔陽縣共有2300多位教師,但只有兩三位專職科學教師;江西省吉安縣的情況基本類似。
除了專職科學教師配備不足,目前制約科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不夠,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努力提升科學素質。
專職科學教師由于職責明確,不僅愿意通過讀書、視頻、動手實踐等方式自主學習,也更有意愿積極參加科學教育培訓。與之相對應,很多兼職科學教師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打醬油”,參加教師研修和培訓時往往首選專職學科,“身在曹營心在漢”,提升科學教育能力的意愿不強。
開辟綠色通道,鼓勵專職化
2022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培養的通知》,旨在從源頭上加強本科及以上層次高素質專業化小學科學教師供給,提高科學教育水平,夯實創新人才培養基礎。2023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國優計劃”),吸引優秀人才從教。2024年,第二批“國優計劃”試點高校名單公布。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遠水不解近渴。從現有教師隊伍實際出發,盡快提升科學教師專職率,是科學教育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在基層很多學校,道法課多由語文老師兼任,科學課通常由數學老師兼任。老師們的精力基本上都在語文和數學等“主課”上,花在科學課上的精力十分有限。在基層不少學校領導看來,語文與數學是主學科,必須配備專職教師,不可以兼職,因而專職率非常高。
在編制不足的情況下,科學教師兼職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領導的科學教育培訓,提升他們的科學教育意識。通過專編專用、教師輪崗、交流等方式,合理調配教師資源,確保每個學校都有專職科學教師。
在政策激勵和考核評價上,教育主管部門還應該一視同仁,將科學學科與語文、數學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積極吸引其他學科的專職教師,轉崗成為專職科學教師。同時,加強對基層科學教育的扶持,在課時安排、職稱晉升、榮譽獎勵等方面,為科學教師發展設置綠色通道,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基層科學教育,提高專職科學教師的榮耀感和歸屬感。鼓勵教師參與專業發展項目,如科學教育碩士項目,以提高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鼓勵科學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如何上好科學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開展聯合教研,提升教學質量
建立區域科學教育協同提質聯合教研共同體同樣重要。小學科學課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自然課,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即便在科學教育相對較為落后的地區,仍然有一部分優秀教師在努力實踐,在推行科創課程、推動科學教育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比如,江西省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建設有15間科學實驗室,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第二小學打造了20間沉浸式、交互式科學探究實驗室。這些有益探索為發展科學教育奠定了基礎。建議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遴選一批牽頭學校和學術帶頭人,建立區域科學教育協同提質聯合教研共同體,通過教師交流,資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科學教師專職化是提升科學教育質量的前提。只有盡快提升小學科學教師的專職率,才能為基層科學教育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這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職業發展的投資,也是對國家未來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投資。
(作者系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上一篇:大旋鰓蟲:海底“圣誕樹”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