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1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是科普法自2002年頒布以來首次修訂。
首次修訂的科普法是如何出爐的?據科技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介紹,科普法于2022年啟動修訂,由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研究起草,廣泛調研,幾易其稿。2022年11月經科技部黨組會審議形成《科普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經公開征求意見并修改完善后,于2023年8月報送國務院,國務院批轉司法部進行審核。2024年8月,司法部部務會審議通過《科普法(修訂草案)》。2024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科普法(修訂草案)》,決定將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24年11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首次審議《科普法(修訂草案)》。2024年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第二次審議《科普法(修訂草案)》,并于12月25日表決通過。
科技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表示,科普法于2002年頒布施行,大力推動了我國科普事業蓬勃發展。此次修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重點強化以下內容。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重要論述。將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貫穿到法律修訂全過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握科普事業發展的目標、原則、任務和布局,為新時代科普事業發展指明方向。
二是完善科普發展體制機制。加強與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任務的有機銜接,健全科普工作和管理的體制機制,明確全社會推動科普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科普發展激勵機制,處理好科普發展各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為推動新時代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三是總結凝煉促進科普發展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地方在推動科普事業發展、發揮科普與科技創新協同推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改革舉措,總結提煉部門和地方推動科普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將成熟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律規范。
四是加強科普交流與合作。推動科普國際合作交流,發揮科普在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擴大科普的對外開放合作。
五是加強與相關法律制度的銜接。適應新時代科普發展的要求,增加“科普活動”“科普人員”2個專章,以及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推動新技術科普等方面的相關內容,加強與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及民法典相關內容的銜接,既體現繼承性,又體現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