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
沙棘是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的總稱。它在地球上生存已超過兩億年,是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雙優的重要造林樹種,并且富含400余種營養元素,為天然的復合營養品,能夠解決食物品種繁多卻營養不均的問題。
為打造從田間到藥房的完整產業鏈,2月22日,首屆沙棘大健康產業峰會暨專家論壇在遼寧省阜新市舉行,來自林業、生態、醫療、質量安全等部門的政府領導和專家,以及科研院校、企業等,齊聚一堂,共同圍繞“棘合力量謀大業 全民健康中國行”這一主題,為沙棘產業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沙棘具有生長快、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點,在年降水250—300毫米和土壤侵蝕嚴重、肥力低下的荒山陡坡、砒砂巖,以及河灘地仍然能生長并形成灌叢林地。”中國治沙學會副會長兼沙棘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培興介紹說,沙棘防風固沙的生態價值與藥用價值的雙重屬性,使其成為“健康中國”與“美麗中國”戰略的完美交匯點。特別是在生態治理方面,沙棘是防風固沙的“綠色衛士”。在荒漠化防治領域,沙棘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根系發達,能牢牢鎖住土壤,減少風沙危害,被廣泛用于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為“三北”工程的實施作出了很大貢獻。
據了解,我國有沙棘屬植物7種3亞種,沙棘林面積有150萬公頃,主要分布于西北、華北、西南等地區,占世界沙棘面積的90%以上。
“作為大自然的神奇饋贈,沙棘在中國可種植范圍廣泛,自我繁殖能力很強,適應力強,保水功能強大,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植物。另外,沙棘的固氮能力是大豆的兩倍,可以很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檸條、沙柳等相比具有很強的優勢。”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沙棘協會常務理事呂榮森以《沙棘生態功能的再認識》為題,從科學角度揭開了沙棘的“生命密碼”:沙棘果實含428種活性成分,維生素C含量是獼猴桃的2.5倍。
我國沙棘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從2000年開始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對沙棘果汁、油脂、黃酮等成分的研究和利用不斷加強,沙棘新產品陸續投入市場,沙棘相關產業持續壯大,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
遼寧是全國沙棘的主產區,而阜新則是主產區的核心基地,也是全國沙棘產業的育種中心和批發中心,培育出了“遼阜1號”“狀元黃”“深秋紅”等大果無刺沙棘品種。遼寧東寧藥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通過“農戶種樹-企業收果-碳匯變現”模式,開發沙棘產品,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據遼寧東寧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孔東寧介紹,該企業此前已在遼寧阜新及黑龍江、新疆建立了萬畝沙棘種植基地,成立沙棘研究院,引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傅建熙等26名高科技人才,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沙棘提取工藝技術。
本次大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沙棘技術工程中心、國家沙棘創新聯盟指導,遼寧偉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與遼寧東寧藥業聯合主辦。會上宣布沙棘產業大健康園區將落戶阜新,該園區占地300畝,涵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展示中心等功能區。經專家估算,園區建成投產后,預計年銷售額可達30億元。配套建設的10萬畝沙棘種植基地,可間接提供約2000個就業崗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