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
DeepSeek的持續火熱,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普及速度,它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和挑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其高屋建瓴地為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而具體到實施上,則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系好“安全帶”。
人工智能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造福人類,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些現實問題:個人隱私受到威脅、信息繭房讓人沉迷、算法偏見與歧視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人工智能安全監管的首要原則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技術向善。這也意味著,監管制度需明確人工智能應遵循的價值觀和倫理規則,確保技術不被濫用,始終朝著人性化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每一個人才能真正成為人工智能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而不是被技術所束縛。
在構建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時,不能因噎廢食,而應把鼓勵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對于新技術、新應用,我們應持審慎包容的態度,避免不合理的規則阻礙創新。畢竟,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發展,對于提升國家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人工智能的溢出帶動效應也不容忽視,它與各行各業的結合將極大地推進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因此,監管制度應確保人工智能在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助力其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涉及的應用場景廣泛而復雜,每個領域的問題都具有特殊性和差異性,且人工智能更新迭代迅速,發展趨勢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堅持問題導向,以具體應用場景為抓手,關注不同場景下的人工智能風險挑戰,并針對突出問題為各類主體提供明確的規則導向。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先行先試,根據當地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特點,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監管制度,為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積累經驗。這樣,我們才能小步快走、穩扎穩打,最終形成完善的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體系。
總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構建監管制度時,我們應把握以人為本、鼓勵創新、問題導向等原則,確保人工智能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能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教授)
上一篇:全國多地急速升溫,正常嗎?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