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始于一次普通的航班。乘客隨手拍下了一張照片,卻發現畫面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乘客”:穿著黑色連帽衫,眼睛大得離奇,仿佛在“窺探”拍攝者。
圖源:twitter
最初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紛紛驚呼:“這是外星人嗎?”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這到底是什么鬼東西,嚇得我差點自己降落飛機。”
這位“天外怪客”被一些網友形容為電影《ET》中那位躲在毯子下的外星人形象。
確實有點像 圖源:ET
也有人聯想到2023年那段飛機上網紅乘客崩潰喊叫“這人不是真的”的視頻,稱或許照片中正是她描述的“不真實乘客”。
圖源:網絡
不過,謎團很快被細心的網友解開。所謂的“外星人”并不是什么天外來客,而是一個將連帽衫反穿的普通乘客。他臉部被帽衫遮住,耳朵上戴著耳機,耳機的形狀恰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眼睛”。這一視錯覺讓整張照片看上去頗為詭異。
圖源:twitter
有網友評論:“那只不過是反穿帽衫的人,所謂的‘大眼睛’是耳機而已?!绷硪粋€人補充道:“這是視覺的戲法,真的很像是瞪你的眼睛,但其實只是側臉加耳機?!?/p>
這種視錯覺屬于一種典型的心理現象,叫做“面孔錯覺”(Pareidolia),即人類大腦傾向于在隨機的物體或場景中尋找熟悉的模式,特別是臉部。
人類的視覺系統在進化過程中對識別面部特別敏感,因為面部信息對生存和社交極其重要。這種傾向讓我們即使在模糊或不完整的形狀中,也會自動尋找面孔的特征,比如眼睛、鼻子和嘴。
圖源:owlcation
在看到不清晰的或未知的事物時,大腦會自動填補信息來形成一種可以理解的圖像。在這張照片中,黑色帽子的形狀像頭部的輪廓,座椅的陰影和反光形成了“眼睛”的位置,讓人聯想到一個“外星人”。
很容易從木頭上的紋路看出是一個“外星人” 圖源:reddit
外星人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符號,已經深植于許多人腦中。當環境提供與“外星人”形象部分匹配的線索時,比如這張圖中“深色的臉部輪廓”和“明亮的眼睛”,大腦會立即將其關聯起來。
窗外似乎有一個“外星人” 圖源:reddit
加上飛機上的環境通常光線較弱,且照片中的角度不清晰。這種模糊性增加了我們對圖像的猜測性判斷,也更容易讓人看到不實際存在的“形象”。
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院的科林·帕爾默(Colin Palmer)博士還發現,我們的大腦會對我們在無生命物體中發現的虛假面孔做出情緒反應。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會意識到有一張臉存在,還會分析它像誰、它在向我們傳遞什么情緒——是在哭泣、憤怒?還是在輕蔑地看著你等等。
媽媽!它們在瞪著我?。。鼒D源網絡
這種對于虛假人臉的情緒反應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比如2006年,《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更可愛”的汽車(如甲殼蟲汽車)的銷量正在下滑。相關研究發現,消費者往往更喜歡看上去很“兇”的汽車,設計師們決定利用這一發現,發揮設計優勢。
例如道奇Charger就設計有薄而傾斜的前大燈,使其看起來具有威脅性??巳R斯勒汽車公司的設計師拉爾夫·吉爾斯(Ralph Gilles)說:“車頭燈看起來就像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的眼神交流,如果一輛車擁有一張非??瘫〉哪樅蛶в型{性的眼神,那么迎面而來的汽車司機就會產生焦慮情緒或者更具攻擊性。”
你更喜歡帶有哪種表情的汽車呢?|Imgur
那么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為什么留下了這么一個近乎大腦bug的反應機制呢?
其實,在遠古時期,能夠快速且準確地發現面孔可以幫助人類祖先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現捕食者、同類威脅者并及時逃離,最終幸存下來。如今,大量的人臉識別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你需要認清對方是誰,是家人朋友還是敵人,他們的意圖和情緒是什么。
所以,有時大腦反應過度,經常把身邊物體看錯成人臉的小bug也就不足掛齒啦!
策劃制作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責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 林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萍季W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