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來啦!它來啦!
蛇年,這個在十二生肖中
寓意著智慧、靈動與神秘的年份,
即將如期而至~
借此機會,讓我們一同踏入蛇類的世界,
探索它們的魅力與奧秘吧!
南京是鐘靈毓秀的城市,坐擁山林、濕地與農田,生態系統豐富多樣,自然是不少本土蛇類的樂土。就連城區內,也記錄到了十余種本土蛇“居民”的身影呢!
你知道嗎?
—— 紅山園區中常見蛇類有哪些?——
答:7 種!
赤鏈蛇(卡通版)
赤鏈蛇(實物版) 高原 攝
赤鏈蛇 喜歡在丘陵地帶及水域附近活動,黑紅相間的環紋是一種醒目的警戒色。(有微毒,雖然不對人類構成威脅但也最好不要招惹它們噢)
發現故事:
每年7、8月份是赤鏈蛇最活躍的時間,它們只有在夜間才會出沒活動。在連接北門湖和山林的這段長廊附近是赤鏈蛇的高發區域,在此還曾觀察到赤鏈蛇捕食蟾蜍的精彩瞬間~短尾蝮(卡通版)
短尾蝮(實物版) 高原 攝
短尾蝮 是南京地區目前唯一自然分布的毒蛇。短尾蝮尾部短小,土灰的體色和斑駁的花紋能夠很好地在林間隱藏。它們喜歡在山地溝渠及村落草叢附近活動,不過通常只在夜間和凌晨較為活躍。一般不易發現。
發現故事:
短尾蝮在園區大紅山區域有過兩筆目擊記錄,均在路邊發現。與園區其他游蛇科的蛇類不同,短尾蝮氣質上更顯“沉穩”,主要依靠伏擊捕獵,遇到干擾后通常會盤踞防御。千萬別小瞧它們噢~
虎斑頸槽蛇(卡通版)
虎斑頸槽蛇(實物版) 方劍波 攝
虎斑頸槽蛇 在遇到威脅時會抬起脖子,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它們具有毒腺,但并不與牙齒相連,因而毒液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通常喜歡在水草豐茂的濕地周邊活動,伺機捕食青蛙、蝌蚪以及小型魚類。
發現故事:
虎斑頸槽蛇在園區僅有一筆較為古早的記錄,地點是在大象館前的水池區域。虎斑頸槽蛇較為依賴自然濕地,但由于城區中水系河道硬化以及本土水生生物的缺失,它們已經很難在城區見到了,不過在城郊的水田、魚塘還是有較高的目擊率。我們也在努力嘗試改善和修復城市中水體的生態功能,希望能與包括虎斑頸槽蛇在內的本土野生物種共享我們的城市,共筑生態之美。
中國小頭蛇(卡通版)
中國小頭蛇(實物版) 高原 攝
小頭蛇 在園區也有較高的遇見率,它們體背面等距排列十余道黑褐色的菱形橫斑,再加上細長的身型,就像一個帶著刻度的秤桿,民間俗稱:“秤桿蛇”。
它是無毒蛇,主要以爬行動物及鳥類的卵為食,它們長有鋒利的“牙齒”能夠割碎蛋殼,吸食蛋液。
發現故事:
夏季是中國小頭蛇高發時期,集中在小紅山鳥類展區中的鳥蛋吸引小頭蛇頻繁造訪(當然鳥類展區在繁殖季也會嚴加防范,不能讓它輕易得手)。除此之外,不少場館墻壁上的壁虎卵也是小頭蛇覓食的目標~
王錦蛇(卡通版)
王錦蛇(實物版) 圖片來源:貓盟CFCA
王錦蛇 是一種大型的無毒蛇,體長可達2.5米以上,因成體頭部鱗片有“王”字樣的黑紋,故稱為“王蛇”。王錦蛇體型大,爬行速度快,攻擊性較強,會捕食鼠類、鳥類,也會捕食一些體型較小的蛇類。
發現故事:
王錦蛇在南京野生種群較少,園區2022年曾有一筆目擊記錄。王錦蛇在受到驚擾時會從肛門腺分泌臭液用作防御。面對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不接觸、不傷害才是相處之道~
黑眉錦蛇(卡通版)
黑眉錦蛇(實物版) 邱顯淳 攝
黑眉錦蛇 是一種大型的無毒蛇,體長可達2米以上。其眼后有粗大的黑色眉紋,常棲居在人類社區附近,在很多地方被稱為“家蛇”,主要捕食鼠類、蛙類等小型動物。
發現故事:
2022年10月的一天,志愿者在本土區兩爬小屋的屋檐下竟然發現一條野生的黑眉錦蛇!得益于本土區對于本土生態環境的保育,野生動物獲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當然也正是有了本土野生動物的參與,才能讓自然更加美好。
雙斑錦蛇(卡通版)
雙斑錦蛇(實物版) 黑寶 攝
雙斑錦蛇 與園區其他蛇類相比體型小得多,成體通常只能長到80厘米左右。食性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壁虎、蜥蜴等小型爬行類動物。
發現故事:
雙斑錦蛇在園區有兩次目擊記錄,一次是闖進本土區的飼料間偷吃小白鼠,另一次是在動物場館,飼養員發現時小家伙正在偷吃鳥蛋。蛇類雖然偶爾會對其他動物或者人類社區造成一點兒影響,但絕不應該被貼上“有害”的標簽人人喊打。了解咱園區常見的 7 種蛇,
那蛇類真的有那么危險?
看“頭”能辯毒蛇??
......
“蛇類謠言終結者”
原來我們對蛇誤解這么深...
話說也奇怪,咱們對蛇的那份害怕,好像從我們還是小娃娃時就藏在心底了,但說到底,這恐懼多半是因為我們對這些滑溜溜的小家伙了解太少啦!其實呀,一旦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你會發現它們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甚至還有點迷人呢!
01
蛇類真的有那么危險?
實際上,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蛇類并沒有那么可怕,它們大都是無毒蛇,威脅性不大。
本土蛇類通常晝伏夜出,而且很多種群數量并不多,所以遇到蛇的概率并不高。即便遇上了只要不靠近、不驚擾也不會有危險,大多數情況下蛇類會主動規避離開噢~
02 看“頭”能辯毒蛇?
民間傳聞“三角頭的是毒蛇,圓頭無毒蛇”,
這話乍一聽好像有幾分道理,
那真的是這樣嗎?
例如蝰蛇科的物種,它們都是劇毒蛇,它們腦袋確實是三角狀。但大多數游蛇屬無毒蛇,腦袋通常也是圓的。但自然界中絕不乏例外,比如無毒的棱頸蛇也是三角頭,另外很多劇毒蛇例如銀環蛇的三角頭也并不明顯。因此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能掉以輕心,保持距離,不驚擾不傷害才是正確的相處方式。
游蛇 圓形頭(來源網絡)
短尾蝮 三角頭(來源網絡)
03 沒有腿,蛇怎么走路?
四種方式任它選擇?
雖然沒有四肢,但蛇類依然可以靈活且快速地移動。
蛇類的腹部長有寬大堅實的矩形鱗片,稱為腹鱗,就像坦克的履帶,提供強大的抓地力。每一片都對應一節脊椎骨和一對肋骨,由發達的肌肉群帶動。爬行時,肌肉帶動身體擺動,依靠腹鱗與地面摩擦產生反作用力靈活移動。
腹鱗(來源網絡)
蛇類四種移動方式:蜿蜒運動、直線運動、伸縮運動、側向運動。
(圖源見水印)
蜿蜒式
直線式
伸縮式
側向式
04 野外怎么防蛇?
帶一根棍子“打草驚蛇”?
夏季是蛇類活動最活躍的季節,夜間在潮濕的山野灌叢是蛇出沒的高發區域。因此,不想與蛇來個“親密接觸”就得減少與它們的時空交集。
夏季最好不要盲目進入人跡罕至的林地灌叢,徒步時最好帶一根棍子“打草驚蛇”,另外夜間出行最好攜帶照明設備,注意路邊溝渠,提前發現,主動規避噢。
05 萬一被蛇咬傷怎么辦?
“用嘴嘬毒”、“斷指求生”
你可千萬別!!!
萬一被蛇咬傷首先要保持鎮定,減少活動,撥打110或120 是靠譜的自救方式。
不要輕信“用嘴嘬毒”、“斷指求生”的傳言!!!!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認清蛇的形態,最好拍下照片,可以給醫院提供準確的針對性治療依據。
蛇類是如何吞下超大食物的?
蛇類的天敵有哪些?
......
還有許多趣味小知識等你來了解!
上一篇:一口臘味觸動多少人的過年DNA?腦卒中患者更得提防“美味陷阱”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