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全球疾病負擔日益加重
骨關節炎是引起成年人慢性疼痛及運動功能損害的重要病因。自1990年至今,全球骨關節炎疾病負擔逐漸加重,發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基于全球疾病負擔數據(GBD)顯示,全球骨關節炎發病人數從1990年的2034.2萬上升至2019年的4146.8萬;年齡標化發病率從1990年的473.6/10萬上升至2019年的492.2/10萬。
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患病率均高于亞洲平均水平。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預計到2044年,中國的骨關節炎患病人數將比2019年增加1.5倍。
1990—2019年骨關節炎全球疾病負擔較重地區的年齡標化發病率、標化患病率及標化DALYs率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骨關節炎不再是“老年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也開始出現骨關節炎的癥狀。55歲以下的“早發性骨關節炎”患者數量正在快速增加,全球范圍內,這類患者的發病人數和患病人數在過去30年里翻了一番。
1990-2021年中國骨關節炎傷殘調整壽命年疾病負擔流行趨勢
骨關節炎高危人群:您中招了嗎?
中老年人:4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高達46.3%,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超過60%。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的磨損和退化不可避免。
絕經后女性:女性,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骨關節炎的患病風險明顯高于男性。這是因為雌激素對關節軟骨有保護作用,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關節退化的速度加快。
肥胖人群:體重超標會增加關節的負擔,尤其是膝關節。研究表明,高BMI(體質量指數)與骨關節炎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2019年,全球因肥胖導致的骨關節炎相關疾病負擔高達31.9/10萬。
農村與山區居民: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尤其是農村和山區的居民,骨關節炎的患病風險更高。西南山區是我國膝骨關節炎疾病負擔最重的地區,這與當地的地形和勞動方式密切相關。
骨關節炎的危害:不僅僅是關節疼痛
骨關節炎不僅僅是關節疼痛和運動功能受損,它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其他疾病:
1 肌少癥與骨折
骨關節炎患者容易出現肌肉減少,尤其是下肢肌肉,這會增加摔倒和骨折的風險。
2 心血管疾病
近40%的骨關節炎患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等。骨關節炎引發的炎癥反應可能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 糖尿病
骨關節炎患者的糖尿病風險比正常人高出1.16~1.25倍。炎癥介質和胰島素抵抗是主要原因,而肥胖和缺乏運動也加劇了這一風險。
4 心理認知功能損害
超過30%的骨關節炎患者處于抑郁狀態,尤其是髖骨關節炎患者。慢性疼痛和活動受限可能導致大腦皮質重構,增加老年癡呆的風險。
科學管理:如何應對骨關節炎?
早期預防
對于高危人群,如絕經后女性、肥胖人群,應盡早進行生活方式調整,控制體重,避免過度運動。
康復運動
對于已經患上骨關節炎的患者,康復運動訓練是重要的治療手段。合理的運動可以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同時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多學科管理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骨關節炎與多學科疾病關系緊密,對骨關節炎患者的多學科管理成為必然趨勢。骨關節炎患者應定期監測心肺功能、血壓、血糖等指標,及時篩查和干預相關疾病。心理健康的關注也不可忽視,尤其是抑郁和老年癡呆的風險。
骨關節炎的專科管理與多學科管理
骨關節炎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肥胖人群、絕經后女性等都需要提高警惕。早期預防、科學治療、多學科管理是應對骨關節炎的關鍵。讓我們一起關注關節健康,遠離骨關節炎的困擾!
如果您或身邊的人有類似的癥狀,千萬別忽視,盡早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本文科普主題來源于《協和醫學雜志》論著:骨關節炎疾病負擔與危害
原文作者:吳昊天,林劍浩
編輯 丨劉洋 趙娜
審校 丨李娜 李玉樂
監制 丨彭斌
【版權聲明】 《協和醫學雜志》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歡迎轉載、引用,但需取得本平臺授權。如您對文章內容及版權存疑,請發送郵件至medj@pumch.cn,我們會與您及時溝通處理,本文部分圖片由AI輔助制作,內容僅供交流、學習使用,不以盈利為目的;科普內容僅用于大眾健康知識普及,讀者切勿作為個體診療根據,自行處置,以免延誤治療。治病就醫相關需求請于北京協和醫院APP線上或線下就診。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