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含着滚烫浓精一夜h-日本亚洲精品中字幕日产2020-免费男女乱淫真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美国产精品一二三,久久免费影院

歡迎訪問科技網!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科技新聞

關于實施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的通知

來源: 字號: [ 大 ] [ 中 ] [ 小 ]

各市科協、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位置的論述,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有關部署和安排,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省科協、省教育廳決定聯合組織實施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開展中小學三點半課后科普教育服務,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打造多元、立體、可持續的科普服務體系,以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滿足青少年多樣化的科普需求,進一步提升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和綜合水平。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科普教育體系建設,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不斷營造尊重知識、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逐步實現青少年科普工作由“知識補課”向“價值引領”轉變,構建科普教育良好生態。

       二、工作任務和目標

       提升科普服務效能,在科普內容和傳播形式上謀求創新,通過資源整合、搭建平臺、課程設計與研發等方式,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每年重點針對1000所中小學,免費提供300余場高層次科普報告、500課時的科普課程、200套科普資源包、10000份《山東科技報》,打造多維度、立體化課后科普服務課堂,拓展課后服務渠道和內容,提供課后服務載體,滿足學校多樣化科普需求,提高科技輔導員的業務素質,構建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逐步搭建全省中小學課后科普服務體系,切實為全省青少年科普教育辦實事、開新局,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造就科技創新后備人才。

       三、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山東省教育廳

       承辦單位:山東省科技館(山東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  山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

 

       四、具體活動內容

       加強科普與教育融合,為學校課后服務提供優質科學教育資源。突出對科學興趣、思想觀念等正確導向作用,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科學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一)舉辦“與科學家同行”青少年科普報告活動
       邀請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科普專家團隊每周四16:00(節假日除外),免費面向全省各中小學校(3年級以上)開展青少年科普報告會線上直播,每場報告會時間約50分鐘,全年約計30場次。內容包括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科學家精神等。同時,邀請省內外科普專家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青少年科普報告會,報告會根據各市申報需求確定,每市每年舉辦20場左右,全年舉辦約300場次。
       組織實施:省科技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負責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省內外科普專家的對接,制定實施方案,確定報告會主題內容、形式;市科協、教育局負責活動的宣傳發動,根據后續具體活動安排,做好線上、線下科普報告會授課學校的申報工作,開展報告會效果調研等;各參與學校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二)建立全省科教服務空中云課堂

 

       圍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免費提供人工智能、機器人、動手做等10大類50個主題500課時的科普課程,搭建菜單式、立體化的內容體系,提供教師線上教、學生線上學的科普平臺。

       組織實施:省科技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通過開發、征集、采購等形式,建立空中課堂教育平臺,提供普惠式空中課堂服務;市科協、教育局負責宣傳發動,合理確定參與云課堂中小學數量比例,按照要求組織中小學開展申報工作;各參與學校結合自身特點,制定機動靈活的課后服務課程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三)實施科學體驗資源包配送活動

 

       從1000所學校中選取200所學校免費配備課后科普資源包,一方面選取科普工作積極性高、成績突出的學校,積極打造課后科普服務特色學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選取貧困農村、偏遠山區等科普條件薄弱的學校,積極拓展課后科普服務內容,實現科普資源普惠共享。資源包內容包括人工智能、創客拆客、動手做、科學調查體驗器材及相關課程等。

       組織實施:省科技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負責落實科普資源包,優選確定科普資源包配送學校,并組織專家為科技輔導員開展科普資源包課程培訓。

       (四)共建館校合作科學家園
       建立全省科技場館與學校課后科普服務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逐步向定制輔導、課程選修、研究性學習等多元化方向發展。邀請有條件的學校走進科技館、把科技館活動搬進校園,通過提供科普劇、科學實驗、科學探究等活動服務,讓科普場館資源更好地在學校課后科普服務中發揮有效作用。
       組織實施:省科技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牽頭組織進行館校科學家園活動的策劃設計、經驗交流;市科協、教育局組織轄區內的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校園科技館、科學工作室、科普教育基地、社區科普中心等,每年開展不少于60場次的館校科學家園建設活動,總結推薦優秀科普活動案例。
       (五)開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

 

       每年組織開展全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活動,加強科普活動課程的設計開發、教育培訓,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科技輔導員隊伍,為課后科普服務活動提供有效服務和支持。同時,在《山東科技報》開設科教活動專版,并每年向前述1000所學校科技輔導員免費贈送10000份,積極宣傳優秀科普教育案例和活動,提供學習交流平臺。

       組織實施:省科技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負責全省培訓活動的策劃組織及培訓證書發放,為各市培訓提供專家資源;市科協負責本市培訓活動的策劃、培訓專家申請等工作,市教育局負責學校科技輔導員培訓組織。

       五、有關安排和要求

       1.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部署,上下聯動,左右互動,齊抓共管。各市要制定相應的組織實施方案等,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同時,要考慮當前疫情防控情況,保障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2.請各市科協牽頭,會同教育局根據分配名額(附件1)做好實施工作,組織參與學校于10月31日前登錄山東省科技館網站、微信公眾號進行申報匯總(附件2、3)。分配名額不能滿足本市需求的,由市科協、教育局提出增加名額申請,另行研究確定。

       3.各項活動具體實施時間、步驟等信息將通過山東省科技館官網、微信公眾號或相關平臺進行發布,請各參與學校及時關注。

       4.各市根據活動情況,可自行組織開展“科普+特色”主題科普教育活動。主辦單位將適時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對活動中涌現出的優秀課程、案例等進行推廣。  

       5.各市要充分利用網站、抖音、公眾號等媒體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讓學校、學生等更多地了解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相關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影響力。

 

       山東省科技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

       聯 系 人:吳順鵬      

       聯系電話:0531-86064871

       網    站:www.sdstm.cn

       地    址:濟南市濟大路17號 山東省科技館南院辦公區

       郵    箱:qingshaozhongxin@shandong.cn

       山東省科協

       聯 系 人:王國暉     

       聯系電話:0531-82073210

附件:1.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各市名額分配表

         2.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信息匯總表(模板)

         3.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申報表(模板)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山東省教育廳

                                  2021年9月29日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