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含着滚烫浓精一夜h-日本亚洲精品中字幕日产2020-免费男女乱淫真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美国产精品一二三,久久免费影院

歡迎訪問科技網!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科技新聞

極端天氣敲響氣候變化警鐘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 大 ] [ 中 ] [ 小 ]

  近期,北半球多地出現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再次引發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關注。

  極端天氣越來越常見

  歐洲中西部地區,持續暴雨引發嚴重洪災,影響范圍波及德國、荷蘭、奧地利、盧森堡和瑞士等國。世界氣象組織近期發布報告指出,西歐部分地區在7月14日至15日兩天,遭遇了平時兩個月的降雨量,這些地區的土壤含水量早已接近飽和。

  北歐則熱浪滾滾。根據芬蘭氣象研究所的數據,該國記錄了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且熱度已經延續至7月。

  大西洋彼岸,北美多地也被極端熱浪包圍。7月10日以來,已經有包括美國加州東南部的死谷國家公園、拉斯維加斯在內的多地刷新50攝氏度高溫紀錄。在極端高溫和干旱的雙重夾擊下,美國多地山火肆虐。美國國家跨部門消防中心7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3個州有80起大型山火肆虐,燒毀土地面積超過100萬英畝。

  氣候變化是根本原因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近日警告,氣候變化是今夏發生席卷西歐地區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在減緩氣候變化取得成效之前,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將越來越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謝來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全球氣候出現系統性紊亂是近年來科學家一直關注的“灰犀牛”事件。除颶風、局部高強度降水、干旱等極端天氣外,氣候變化還帶來一些人類不易察覺的現象,如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度提高等,這會導致海洋食物鏈、生物多樣性被破壞。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4月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3年之一,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的基線高出1.2攝氏度。謝來輝稱,全球氣候本身也有氣溫上升、下降這種周期性變化。然而,19世紀以來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單方面的氣溫上升過程,這主要是由工業化時代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的,科學家稱之為“溫室效應”。“人類活動徹底影響了地球生物圈的自然進程,氣候變化是其中最突出的體現。”

  人類社會需團結應對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呼吁,各國盡快行動起來應對氣候變化,建議各國有必要加強建設早期預警系統,以更好地預測極端天氣。

  謝來輝指出,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關注氣候變化問題。1992年以來,在聯合國制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內,國際社會一直在開展相關談判和行動。但全球氣候治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發達國家缺乏足夠動力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在國內采取相關政策方面也行動不足,遲滯了國際氣候合作取得進展。此外,在氣候災害適應問題上,發展中國家受限于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不足,面臨氣候災難時更具脆弱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已將1.5攝氏度的氣溫上升標準確定為一個關鍵的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極端干旱、野火、洪水和糧食短缺的風險將急劇增加。

  謝來輝表示,國際社會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氣候條約框架內推動國際談判進程,增加相關自愿承諾。各國要積極推動新技術研發,加大對能源轉型的投資力度,尤其重視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工業化起步早、溫室氣體排放份額高的發達國家,應努力克服內部利益集團的掣肘,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負起更大責任、發揮更多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