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密切協同,圓滿完成了第二次出艙任務。8月22日,總臺記者在航天員中心通過天地對話的方式,獨家采訪了三名航天員,他們分享了自己執行任務的情況。
總臺央視記者 王剛:三位飛天英雄你們好,我是總臺央視記者王剛,首先祝賀三位已經圓滿完成了兩次出艙任務,今天(22日)周末,三位有沒有安排周末的休閑時光呢?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聶海勝:我們上午也安排了一點點休息,主要是打掃了一下衛生,休息了一會兒。
總臺央視記者 王剛:這兩天有沒有通過我們上傳的視頻信號,看到自己在出艙作業時候的精彩表現?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聶海勝:我們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新聞頻道,看到了我們出艙活動的一些精彩的圖像照片。
總臺央視記者 王剛:請三位給全國人民分享一下自己在出艙活動過程當中的一些難忘的瞬間或者片段。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聶海勝:對我來說,第一次出艙活動主要是在艙內做支持工作,也是第一次手動操作機械臂,劉伯明和湯洪波兩個人出艙也配合非常默契,完成任務也比較好。第二次任務我穿著我們航天中心所做的新一代的艙外服,站在那個機械臂上,艙外服也非常的合體,能長時間地支持我們艙外作業。機械臂在大范圍地轉移移動過程中非常的穩,到位的精準度也比較高,我們在機械臂上固定支撐也比較好,所以到了作業點我們能夠解放雙手,很快地就把艙外的安裝工作做完了,所以說是人、機械臂和艙外服是一個完美的配合。最后我想再說一句就是,我在外艙中看地球的時候,它真的很美麗,不虛此行。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劉伯明:兩次出艙,難忘的經歷很多,包括第一次站上機械臂,然后在艙壁上看到聶海勝站在機械臂從遠處飄了過來,我們兩個互相攝像,包括在進艙之前兩個人一起面對我們剛安裝的那個抬升支架的攝像機D,非常難以忘(懷),但是我最激動最難以忘懷的還是出艙的那一刻,俯瞰美麗的地球家園,橫望遠處五彩六色的天地線,月亮仿佛就在我左手邊高高懸掛著,右側太陽直射過來,真是驚嘆宇宙的浩瀚、神奇。兩次出艙的感言,也是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宇宙浩瀚路迢迢,億萬兒女架天橋,是億萬兒女用堅實的臂膀架起了這座天橋,我們才能在太空展翅翱翔。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時隔13年,再次披掛上陣,執行兩次出艙任務,所以說漫步太空人不老,中國航天接力跑,中國的航天不是百米沖刺,而是漫漫征程上的百米接力跑,要感謝我們這次所有參試人員的辛勤努力、協作配合,才能圓滿完成兩次出艙任務,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我們后續空間站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航天從此站上了一個新的起點,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湯洪波:此刻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有一些感受我覺得可以用幾個夢字來形容,第一個就是比較夢幻,在太空中看宇宙、看地球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美,好像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字眼,我們空間站飛行在接近400公里的高度上面,以每秒鐘大概7點幾公里的速度高速飛行,我們三位都曾穿著艙外航天服,在真空環境里面,在艙外工作,這本身就是一個很科幻的事情。第二個就是兩次出艙活動之間,我其實做了一個夢。我夢見回到地球了,回到地球,跟我家人合影的時候,我就想來個不一樣的,在空中跟他們照一個相,就定格一下,然后就一下子嘣地落地了,然后我就想回到地球了,飛行的特異功能失去了,所以這個夢里面也代表著我兩種心情,大家可以猜一下。第三個就是夢想,今天我們就站在太空,我們三個人在這里代表中國人來探索宇宙的奧秘。在太空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在這里,我要感謝一下工程全線的所有人員,也包括您,這里面有很多代號,包括曙光、天和、神舟、天舟,包括北京,他們背后是代表很多航天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中國的航天夢做了一個有力的支撐。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內心的感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只有這句話能表達我內心此時此刻的感受。
(總臺央視記者 王剛 占康 宋星光 王琳 趙賽)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