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管理太嚴了或太松了都不行,關鍵在于管好人。”8月27日,我國著名藥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部首批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秦伯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科研工作者應該全心全意為國家做好科研工作。
8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為科研人員自主使用科研經費“松綁”。對此,秦伯益說,這次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科研工作者的自由發展對原始創新來說非常重要,中央早就提出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
秦伯益同時指出,科學家的成功多是經過了長期清靜寂寞的鉆研。他說,當年為國家做科研,基本上也沒有遇到科研經費使用問題,因為軍事醫學科學院都是實報實銷,基本上也不考慮“錢”的事。
秦伯益此前跟記者交談時曾表示,科研工作者應該淡泊名利,只求為國家作貢獻:“工作時,我主要在軍事醫學科學院,與外界相對隔絕,基本沒有參加過國內外學術活動,也沒有發表過學術論文,70多篇科研總結至今深鎖保密柜。”
秦伯益說,真正的創新人才,是那些有創新思路,掌握科學前沿動向和先進技術,有實力沖擊國際前沿課題的人才。這種人才不必計較年齡大小、職稱高低和有無學歷,一切以他的實際貢獻和能力而論。
(本報記者 袁于飛)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