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保護,是指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生物的原產地對生物及其棲息地開展保護。就地保護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的云南省,截至目前已劃建各類自然保護地362處,總面積達549.58萬公頃,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4.32%。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劃建,有效保護了全省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我們從中選取了亞洲象、綠孔雀、滇金絲猴、怒江金絲猴、高黎貢白眉長臂猿、黑頸鶴、雙角犀鳥等7個旗艦物種,通過近100張珍貴的照片,帶你走近這些珍稀而奇妙的“小精靈”,一窺云南生物多樣性之美。(新華網 念新洪、游娟)
亞洲象(資料圖)。新華網發(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綠孔雀(資料圖)。(新華社 藺以光 攝)
滇金絲猴(資料圖)。新華網發(彭建生/攝)
怒江金絲猴(資料圖)。新華網發(王斌/攝)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資料圖)。新華網發(李家鴻/攝)
黑頸鶴(資料圖)。新華網發(鄭遠見/攝)
雙角犀鳥(資料圖)。新華網發(曾祥樂/攝)
下一篇:我國渤海再發現億噸級油田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萍季W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