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細胞代謝》雜志在線發表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明確了新冠肺炎治療中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用藥的邊界。這一“明確邊界”在臨床中的應用,將有望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并大幅減少激素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
該研究成果的問世,將幫助臨床醫生更準確的判斷使用激素的時機。
激素被認為是目前唯一能夠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的治療藥物,但是激素對于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結局和降低死亡率的作用一直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非典期間,激素類藥物曾救治過大批病人,但同時也帶來了股骨頭壞死等嚴重的并發癥。針對激素治療的態度明顯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激素應盡早使用;另一派認為激素弊大于利。
支持觀點認為,激素的抗炎功能顯著,當患者出現嚴重炎性反應時,使用激素有助于抑制炎性分泌物,增強肺部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反對觀點認為,新冠肺炎患者用大劑量激素治療存在繼發感染、病毒清除時間延長、升高血糖等風險。
2020年9月2日,WHO經過對隨機臨床試驗的前瞻性薈萃分析,發布新的激素使用指南:強烈建議使用全身用糖皮質激素來治療重癥和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條件性建議在治療非重癥新冠肺炎患者中不使用糖皮質激素
但是,指南中對于重癥的判讀并沒有明確、客觀、可量化的指標,臨床醫生對于激素到底應該什么時候用仍然非常迷茫。因此,盡早明確激素藥物的“使用邊界”是新冠肺炎治療中迫切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
針對這一亟待解決的臨床難題,李紅良團隊收集了湖北省21家醫院新冠患者臨床數據,建立了一個超過15000位新冠住院病人的數據庫(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新冠住院患者數據庫之一)。通過嚴格的建模計算、分析、驗證,該研究團隊發現:“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與新冠患者的死亡風險以及使用激素是否獲益密切相關。
當NLR值高于6.11時,使用激素和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顯著相關;當NLR值低于6.11時,使用激素不僅不能獲益,反而會增加高血糖和感染的風險。
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將顯著增加患者死亡率,而激素一個不可忽視的副作用就是升高血糖。研究團隊在糖尿病患者中進一步分析了激素使用對死亡率和治療效果的影響,發現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激素不能明顯降低死亡率或改善治療效果,反而會增加繼發感染和升高血糖的副作用。
這一研究結果意義重大,首次明確回答了對于新冠肺炎的治療中,新冠患者在怎樣的情況下使用激素藥物治療可獲得最大益處,有助于更好的指導臨床激素用藥。而且,NLR也是最容易獲得的血常規數據之一,其臨床使用簡便、高效、易行,對于激素藥物的臨床使用具有明確而重要的指導意義。
據參與此次研究的并列通訊作者張曉晶教授稱,該研究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標,幫助臨床醫生更好的判斷使用激素的時機。同時,此項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我們的分析都是基于國內數據,具體的指標和數值還需要進一步在中國以外地區驗證;第二,我們的研究是回顧性研究,有其本身的局限性,結論需要前瞻性和臨床試驗驗證。” 張曉晶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1)00002-4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