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含着滚烫浓精一夜h-日本亚洲精品中字幕日产2020-免费男女乱淫真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美国产精品一二三,久久免费影院

歡迎訪問科技網!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科技新聞

我國成功選育出雙季早粳稻新品種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大 ] [ 中 ] [ 小 ]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齊芳 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家洋院士團隊利用分子精準設計育種技術選育出我國首個雙季早粳稻新品種“中科發早粳1號”。19日,這一新品種的示范與測產現場會在江西省上高縣舉行。測產顯示,人工拋秧種植,實收水稻稻谷畝產為530.31公斤;機插秧種植,實收水稻稻谷畝產為613.73公斤,兩者平均畝產為567.64公斤。

據介紹,我國雙季早稻生產共有13個省。據2020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全國早稻播種面積4751千公頃(7126萬畝),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546億斤),全國早稻單產5745.0公斤/公頃(383.0公斤/畝)。然而,我國所有的雙季早稻品種均為秈稻,整體品質較差,大部分只能作為儲備糧或工業用糧使用。

加速培育優良雙季早粳品種及其推廣應用,可以極大提高早稻米的品質和商業價值,不僅為農民增加經濟效益,也可將我國優質新米的上架期提前2至3個月。但十多年來,這方面育種一直沒有獲得成功。

“中科發早粳1號”的成功培育填補了雙季早粳稻的空白。它不僅產量高、抗逆性強,苗期尤其耐寒,后期抗穗發芽方面尤為突出,米外觀品質優良,長寬比達3.0。主要米質指標達到優質二級米標準,食味佳。李家洋說:“將雙季早秈稻品種改為雙季早粳稻品種,可以將優質新米提前兩至三個月上市,為我國主糧供應端上第一碗飯。”

李家洋團隊長期從事高等植物生長發育與代謝調控的機理研究,運用了“分子精準設計育種”的理念,大幅提升了水稻品種培育效率。李家洋說,“分子精準設計育種”就像組裝一臺電腦,“想要什么樣的水稻,把相關的水稻基因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培育出滿足需要的種子”。

與常規育種技術相比,“分子精準設計育種”不僅克服了育種周期長、偶然性大和育種效率低下等缺點,還可以對當前品種的缺點進行精確改良,實現多個優良性狀的聚合。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