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是激發民眾愛國主義熱情常用的路徑之一。一部優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通??梢栽鰪娒褡遄院栏?、增進國家凝聚力、提升國民歸屬感。
但是如何通過演員選角調動年輕受眾的情感,讓劇情走進年輕人內心,是影視產業面臨的困境。譬如,如果想在一部新主旋律中重現當年中青年時期的老一輩革命家,應該選擇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流量明星,還是演技精湛的實力派演員?
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諸廉團隊的一項研究或許可窺其中端倪。該研究采用行為與腦電(EEG)技術結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不同類型的演員如何影響受眾對影視劇的觀看意愿以及情感激發。
該項研究的行為學結果顯示,受眾更喜歡觀看由實力演員出演的主旋律影視劇。腦科學結果顯示,相較于流量演員,實力演員出演主旋律劇更小地激發了受眾表征情感喚醒的P3與晚期正成分(LPP)振幅,同時受眾大腦前額皮層與正性情緒相關的theta腦電波功率也更為強烈。行為學與腦科學結果相互印證,解釋了演員類型影響受眾觀看主旋律影視劇的偏好,實力演員比流量演員更能激發受眾情感,提升觀眾的觀影意愿,更大概率地獲得更好的票房及傳播效果;而鮮肉型的流量演員擔綱主旋律劇,匹配度差,反而會造成觀眾強烈的認知沖突,削弱他們的觀影意愿。
諸廉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介紹說,該研究屬于影視學與腦科學有機結合的跨學科研究,是第一篇采用腦科學技術研究影視劇選角問題的論文,已在Frontiersin Psychology上發表。該項研究揭示演員類型影響主旋律影視劇觀影行為的心理和神經機制,是推動影視研究向科學化方向發展的一次重要嘗試。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717025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