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神經等軟組織為重建生物的演化歷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利用顯微CT等多種觀察手段,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1億年前甲蟲“木乃伊化”的肌肉。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動物學期刊《動物學論叢》上。
顯微CT掃描下的“木乃伊化”甲蟲肌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蔡晨陽介紹,他們在對緬甸琥珀中的原鞘亞目甲蟲開展分類系統學研究時,在副齒邊眼甲屬一新種中,首次發現了甲蟲體內原位立體保存的肌肉。通過顯微CT掃描,研究人員發現,該枚薄脊副齒邊眼甲標本保存有較好的內部軟組織結構,其中后胸部分的肌肉保存最為完好,可以清楚地看到條紋狀的肌肉組織。
“木乃伊化”甲蟲的光學顯微鏡圖。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顯微CT掃描下的“木乃伊化”甲蟲胸部肌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據介紹,在顯微CT下,緬甸琥珀中的昆蟲標本通常表現為一個空腔或一個同質的高吸收度實體。“這枚標本中的肌肉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皺縮,可以推測,其保存時經歷了‘木乃伊化’過程。”蔡晨陽說,琥珀泛指樹脂形成的化石,琥珀昆蟲則是被樹脂包裹在內。通常情況下,樹脂在脫水和多聚化的過程中,會把昆蟲體內的水分和軟組織吸走,促使昆蟲內部軟組織縊縮成團,因此昆蟲肌肉保存良好的情況比較罕見。
“木乃伊化”甲蟲的顯微CT掃描。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 研究所供圖
中科院南古所科研助理李言達說,在恐龍化石等印痕化石中,內部軟體組織極為罕見,即便偶有保存,也通常表現為被壓扁的二維痕跡,立體信息幾乎完全丟失。而琥珀作為一種特異埋藏化石,具有遠高于印痕化石的保存潛力。這枚緬甸琥珀距今已經1億年,此次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琥珀化石的保存潛力和不可替代的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